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三亿体育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平凉老人的N种养老方式

2024-04-06 21:14: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一首《当你老了》勾起我们对人生的感伤和明天的思考。当我们老了,要怎么度过晚年时光?选择入住养老院、去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者是社区居家养老?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重阳节前夕,记者来到市老年养护院、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地进行实地探访,探访银发族的晚年生活。

  走进老年养护院,每一处都是风景:宽敞整洁的院区环境,以尊老、爱老、敬老、孝老为主题的文化墙,生活区、就餐区、院内公共区域每一处都悬挂、张贴着老年人养生保健、消防安全、疾病防治、老年人营养学、孝亲敬老的宣传图片,营造了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手工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健身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一应俱全。最让人感触深的是养护院里的老人们享受着贴心周到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今年75岁的孟爱萍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我现在只管享受生活,其他的事都交给养护院。”孟爱萍老人告诉记者,她的老伴过世后,自己感觉身体还可以,一个人在家独居,3年前的一天突发脑梗,邻居打120把她送进医院抢救。出院后,女儿把她接到家里,请来保姆照顾她。白天女儿女婿要上班,她待在家里感觉非常寂寞,连个能说得来的人都没有。一天,她跟着亲戚来这里转,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有人聊天,活动丰富,饭菜可口,生活规律,心情好多了。”虽然女儿强烈反对她来这里养老,但在她的坚持下,女儿还是最终妥协了。现在,孟爱萍老人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和老年朋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据介绍,平凉市老年养护院是一所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为城区“三无”老人、“空巢”老人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护理服务。自运行以来,共收住老人293人,其中失能老人87人、半失能老人114人、自理老人92人,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安心、舒适的温馨家园,让老人有了依靠,减少了孤独和寂寞,为老人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养护院根据服务功能定位和老年人身体、生活特点,立足高标准,着眼适老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设置了生活区、餐饮区、综合服务区、康复区和健身休闲区等5个功能区域。先后筹集专项资金300多万,购置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生活辅助、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设备。目前,老人居室实现了网络、电线小时供应开水健身食谱一日三餐,满足了在院老人的衣、食、住和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需求。2022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

  “我们院实行分级专区护理。设有养护区、颐养区、自理区,根据入院评估将相同护理级别的老人安排在同一护理区域,尤其是将完全失能老人与其他老人分开居住,有效增加了老人之间相互认同感,缓解了老人之间因护理级别不同所产生的矛盾纠纷。院医务室与康复医院签订医养结合协议,开展定期巡诊和随时会诊,对入住老人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督导规范用药,同时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误诊’失能老人自备药品专人专管,由责任护士按照医嘱按时按量分发到房间和床头,确保老人用药安全。我们根据老人护理级别、吞咽功能、饮食特点和季节变换,除合理制订一日三餐食谱,并经常性征求老人意见,及时调整饮食安排,做到每周伙食不重样,既适合老人口味,又满足营养需求。将食物性状也做了分类,既有保障口感和食物形状的普食,又有营养美味而且又适合吞咽功能较差者的流食,同时为保障卧床老人营养,每天午休后加餐一次。院里组织老人参加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让老人摆脱对电视及网络的依赖。组织自理老人开展保健操、太极拳、老年舞蹈、乒乓球、绘画书法、手工、棋牌等活动,半失能老人在社工的协助下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唱歌、手工、看书读报、棋牌等,失能老人在医生及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过作业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理疗等活动,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让老人重拾美好生活。同时还为失智老人,开设了失智课堂,由专人为老人开展如数数、丢球、传球、律动等益智类活动。真正做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平凉市老年养护院院长陶新萍介绍说。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的一方“乐土”

平凉老人的N种养老方式

  10月20日上午,崆峒区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里举行“关爱老年人、欢乐度重阳”活动,歌唱、舞蹈、诗朗诵、护理员礼仪展示、气功操表演……让老人们感受到了重阳节的欢乐。

  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183平方米,设有护理型床位20张,中心的餐厅一次可容纳40人左右用餐,中心还设有康复训练区、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休息区、医疗保健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长者餐厅、爱心超市等,为辖区内以民政兜底保障对象为主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各类线上线下服务。中心打造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解决了辖区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

  每天早晨8点左右,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会推着轮椅把白效宪老人从家里接到这里,老人和来这里用餐的其他老年朋友一起开始用早餐。吃过早餐,不一会,老年朋友们陆陆续续来这里和白效宪老人一同下棋、打扑克、拉家常,有时他也会在图书室里看看报纸、杂志,中午就在这里美美地睡一觉,待到下午吃过晚餐,工作人员又推着轮椅把他送到家里。对于目前这种生活,白效宪老人非常满意。

  白效宪老人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去世十多年,儿女工作忙,他本来不愿意麻烦儿女自己独自在白庙的老家生活,但是儿女都不放心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女儿的坚持下,他住到女儿家里,女儿家就在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在这里,工作人员对他的照顾非常周到,原先左腿的老风湿病现在也好多了。“这么好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11点一过,来养老服务中心吃饭的人更多了。72岁的陶凤云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质量越来越好,味道好,种类也丰富,天气不好的时候,她会打电话让工作人员把饭菜送到家里吃。她希望将来年纪更大、不能自理的时候依托这里养老。

  除了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服务,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合理运用“医养融合+三社互动”的经营模式,在配备护理员、后勤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与平凉市二院、和平医院建立了绿色就医通道,与社区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单位,不定期举行义诊活动,为老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此外,中心打造了“长者日托、长者餐桌(送餐)、短期特护、老年人专享超市”等多项具体服务,面向社会输出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面向散居五保老人开展“开放日活动”,通过活动增强老人的社会融入感,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至目前开展各类助老服务2.3万余次,其中文化娱乐及健康理疗服务1.6 万余次、助餐服务7000余次。同时安排服务人员上门开展基本居家服务2300余次,送餐1100余次。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经常组织老年人看电视(电影)、跳广场舞、书画比赛、生日祝福会等,通过让老人们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

  现在,崆峒区已累计投资1162万元,在东关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和柳湖镇建设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3829平方米,设置护理型床位70张,在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照料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兼备居家服务、膳食供应、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功能。2022年,全市投资2100万元,通过新建或改扩建方式,在7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具备全托、日托等综合功能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床位172张;2023年,投资3100万元,建设1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护理型床位10张以上,具备“六有”功能(即有全托日托床位、有就餐助餐服务、有医疗康复功能、有健身活动设施、有覆盖辖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的信息化平台、有开展线上线下上门服务的功能)。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安心

  我市是甘肃省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184.8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35.1万人,占总人口的18.99%,预计到2025年,我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5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全市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上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部署要求,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享为目标,以兜底线、保基本、扩普惠为重点,落实中央、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养老服务改革步伐,养老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全面提高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70岁的曹凤霞家住灵台县廉租房小区,同老伴、孙子一起生活,享受二类低保政策。患病十多年来,她行动不便、容易犯晕,吃饭、如厕等日常活动一度全靠老伴搀扶完成。

  “平时躺在床上很心急,又不敢随意起身活动。有几次老伴不在家,我试着自己上厕所,要么滑倒、晕倒在路上,要么一坐上马桶就没力气起来了。”曹凤霞说,为了照顾自己,老伴在家不敢松懈,外出也不敢耽搁,操了不少心。经过多次走访、沟通,社区为曹凤霞购置了支撑力更强、可随时落座的凳拐,还配置了防滑地板,在卫生间配置了扶手、淋浴椅。“现在走路不打滑了,一个人在家时可以小范围活动,上厕所、洗澡也能自理,省心多了。”曹凤霞说。

  自从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华亭市城市社区安居小区的朱师傅夫妇居家安全系数有了质的提升。朱师傅行动不便多年,有了淋浴椅和坐便椅,以后就不怕摔倒了。他的老伴听力、语言障碍,出门一直让家人很担心,现在有了社区给配备的防走失智能手环,也解决了出门走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分年度对全市3526户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失智)、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2022年,我市聚焦老年人安全、方便、健康等需求,以城市街道和乡镇为单位开展需求调查,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按照每户1000元的标准,为全市10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各县(市、区)民政局坚持“量身打造”原则,以户为单位,明确“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共为特困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工程3227项,其中:如厕洗澡安全617项、室内行走便利512项、居家环境改善854项、智能监测跟进489项、辅助器具适配755项,真正做到了“一户一案”、套餐定制,让老年人享受到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今年,争取资金138.9万元,计划完成92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不断满足特困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面对挑战,我市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兜底与普惠兼顾、公办与民办并举、规模与质量并重、供给与需求相符的原则,围绕‘补短板、扩普惠、强弱项’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取得明显成效。”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金红告诉记者。

  重阳节前夕,平凉老年大学民族舞蹈班学院为西郊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人表演舞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href=""

搜索